生命之间-让每个少见被愈见”首部精准靶向治疗科普舞台剧重磅推出

时间:2024-10-12 来源:中国医疗行情报     作者:夏轩

  为了更好地向大家科普肺癌知识,提高对肺癌的认知和防治意识,一部名为《生命之间-让每个少见都被愈见》的舞台剧诞生了。它通过病人、家属、医生的三个视角共同展现疾病对一个家庭的影响。与此同时向观众深入科普相关医学知识,为肺癌患者们积极面对治疗,回归正常生活带来了希望之光。肺癌诊疗在飞速前进,谨以本文推进医患交流和科普常识。

  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了解到“ALK”这种被称为“钻石突变”的肺癌亚型是如何通过精准诊疗、有效的全程管理及用药实现了真正的长期生存,回归正常生活,为我们广大的肺癌患者带来了抗癌路上奔赴治愈新希望的力量。

  为帮助患者对于自己的临床用药选择有更清楚的认知,对全病程管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学习如何规范用药,管理不良反应,我们诚邀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生苏春霞教授,为大家解答少见靶点患者如何做好全病程管理等相关问题。

   Q1:苏教授您好,我们看到一部由您领衔,针对肺癌患者、非常感人的舞台剧,名为“生命之间-让每个少见都被愈见”。生动展现了一位患者从确诊前、治疗中到逐渐走向希望,专家与患者携手共同抗击癌症的故事,为广大肺癌患者带来了回归生活的新希望。想请您分享一下这一舞台剧背后的思考。

   苏教授:对于我们从事肺癌诊疗的专家而言,虽然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始终居高不下,但在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随着精准诊疗的推广我们逐渐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希望。针对晚期肺癌患者而言,超过五年的生存期,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治愈。在找到了精准的诊疗路径,通过全病程管理,我们看到许多患者已经走入长生存甚至是治愈的状态。

  肺癌领域的精准治疗意识和实践,体现在多个维度。通过精准检测,我们找到了一部分带有驱动基因的患者,这些携带驱动基因的患者经过新一代药物(靶向抑制剂)有针对性的治疗,实现了相较过去化疗时代更长的生存。

  对于不携带可靶向靶点的患者(驱动基因阴性),随着2015年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探索,到2018年在我国正式落地,针对这类患者的免疫单药或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也带来了长足的生存。因此,可以说肺癌诊疗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临床医生,我们希望通过更多不同渠道的宣传来普及肺癌治疗的前沿成果,以及精准诊疗全程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患者及患者家属,正规的途径及可靠的相关知识非常重要。通过舞台剧这样更易理解、生活化、新颖的方式去呈现,我们相信可以更好地给患者们带来治疗的信心,携手更多的患者走上长生存甚至是治愈的道路。

   Q2:正如您所提到的,精准治疗的患者离不开精准检测,目前患者对于肺癌检测的了解较为有限,想请您介绍一下在您的临床经验中,有哪些检测策略可以帮助患者高效检出突变靶点?

   苏教授:前面提到,如今有非常多的靶向、免疫治疗药物,但是患者具体适合哪一种治疗方式,其实是需要通过精准检测手段确定的。

  传统的方法,如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可以检测出ALK融合等较为常见的基因变异,同时PCR的检测也可以检出肺癌中EGFR、ALK、ROS1、HER2、BRAF、RET等一系列的常见靶点。目前在临床治疗常见的二代测序(NGS),可以同期进行更多基因的检测,同时在组织检测的基础上,也可以采用液态活检的方式(采取外周血样本)。

  不同的检测方法,在基因诊断方面都得到过交互的验证,针对不同的患者我们会推荐针对性的检测方式。前两种检测方案(免疫组化及PCR)的特点是检出速度快,二代测序(NGS)相对来说较慢。大多数的诊疗机构会在患者耐药后做二代测序,基于患者的罕见靶点挖掘下一步的治疗方向,从精准诊疗的角度出发,未来二代测序这样更加精准的方法将成为主流。

   Q3:对于少见突变肺癌患者来说,做好全病程管理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甚至延长生存期。但是大家对于全病程管理还缺乏概念,能否请苏教授为患者们解释一下,什么是全病程管理?

   苏教授:针对肺癌患者,首先要基于鉴别和检测进行确诊,确诊后的首个治疗方案我们称之为初诊的一线治疗方案。在一线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按时来门诊做复诊和检查,根据患者出现的提示性症状和服药后出现的副反应,调整后续诊疗计划。

  一线治疗后许多患者会遭遇耐药的问题,对于靶向治疗的患者,耐药后我们同样要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进展模式,进行后线诊疗选择的思考。通常来讲,局部的问题可以采用局部的治疗手段,如放疗、立体定向治疗、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如果是广泛进展,则需要再进行组织或液态活检,寻找到耐药机制后,进一步调整后续的治疗策略。

  患者的总生存就像一场接力赛,是从一线、二线及后续多线治疗的一棒棒传递。每一次诊疗计划的演变,临床医生都会从多方面考虑,根据患者前线的用药情况、获益效果、副反应和疾病演变的规律等层面进行分析。中间也涉及到与患者的反复沟通及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状态的关注,因此全程管理不仅是一场治疗的接力赛,更是专家与患者的接力赛,只有我们紧密地合作,才能在抗癌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

   Q4:针对舞台剧中提到的ALK阳性患者,近年来,多款ALK靶向药陆续获批上市且疗效显著。在您的临床经验中,从全程管理的角度来说,ALK阳性患者一线用药选择中,需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苏教授:ALK靶点突变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为5%-7%,属于罕见靶点,是肺癌中继 EGFR之后第二个比较常发生变异的基因。

  幸运的是针对ALK靶点的药物研发进展快速,在一代靶向药之后二代药物也很快就获得了美国与中国的上市批准。在临床实践当中,我们通常会借鉴大型临床研究中的疗效、副反应数据,同时关注该药物在不同国家、不同人群中的表现,以及在全球范围内获批的情况,同时还要考虑药物的性价比,综合评价下再为患者做推荐。

  针对中国患者在各类药物的疗效、安全性、不同人群的数据基础上,医保政策以及药物的可及性也是我们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ALK阳性这类有望实现长生存的患者,综合考虑的主要方向就是高效低毒,在疗效有保证的同时兼顾到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及回归正常生活的可能性,让患者活得长、活得好是我们与患者共同的目标。

   Q5: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来说,有效管理药物的毒副反应能够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有患者会担心,出院回家用药后,自己该如何做好用药管理, 您有哪些经验可以与患者分享帮助大家更好地实现肺癌的慢病化呢?

   苏教授:针对不同的药物,其实副反应的类型及处理方法各有不同,以我们常用的二代ALK抑制剂,如阿来替尼、塞瑞替尼、恩沙替尼为例。阿来替尼常见的副反应是胆红素升高,在患者主观感受上没有特别的症状体现,因此我们会嘱咐患者定期进行肝肾功能的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塞瑞替尼会有胃肠道方面的毒性,需要进行剂量调整,并随餐口服;恩沙替尼则有与皮肤相关的不良反应,也需要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紧密观测。由此可见对于症状演变的记录及与专家的及时沟通非常重要。

  我们会建议患者可以像记日记一样,把主要的症状演变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发生不良反应时我们可以进行有的放矢地处理,与此同时除了患者在住院期间与医生的紧密沟通,我们还可以通过许多在线平台保持良好的互动。

  就我们科室来说,在初诊、给药、随访等不同阶段,我们都会与患者充分沟通治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治疗中不同阶段的症状改变。根据不同的药物,我们会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不良反应指导方向,让患者在日常服药的过程中,做好用药的副反应记录,也是下次就诊时重要的参考依据。一般来说,ALK抑制剂在日常服用过程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太大的影响,这方面我们也会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

  在采访最后,苏教授向肺癌患者们送上了真挚的祝福:对于目前的肺癌诊疗领域来说,我们都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我们手中的治疗武器越来越多,医患同心,相信大多数患者将来都有希望实现治愈,实现活得长,活得好的愿景。

        苏春霞: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临床研究中心 主任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内科教研室/肿瘤科副主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青年委员

  美中抗癌协会USCACA 执行委员

  中国初保基金会肿瘤临床转化研究公益基金管委会主委

  国际肺癌协作组织全球多学科实践标准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 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患者教育专委会 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转化专委会 副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委会 常委

  中国医促会肿瘤免疫治疗学分会 常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 副理事长

  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专委会 常委兼秘书长

  Biological Procedures Online 副主编

  《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执笔人

  《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执笔人

  《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执笔人